
1. 昂贵的恩典与罪的争战
“昂贵的恩典”与“廉价的恩典”之间的差异,是基督教信仰中极其重要的议题,同时也使不少信徒为之苦恼,甚至在其中跌倒。张大卫牧师多次从不同角度强调这一点,并郑重提醒我们:绝不可让“昂贵的恩典”沦为“廉价的恩典”。所谓“昂贵的恩典”,正是基于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而临到我们的那份神圣而尊贵的恩典。我们原本在罪中,注定要面临死亡的刑罚,但因着神儿子的牺牲,我们白白地被称义。然而,如果把这一切视作不需要任何付出的、理所当然的“免费所得”,不把主所流的宝血的宝贵性放在心上,只当作一种“自然而然就获得的东西”,那么这种态度便使恩典沦为“廉价的恩典”。也就是说,若我们淡忘了主耶稣为我们所流血的宝贵代价,只把那恩典看作“免费附赠”,就会严重扭曲并毁坏我们的信仰之路,这也正是罪所造成的危害。
张大卫牧师将“昂贵的恩典”变为“廉价的恩典”这种无耻的行为,称之为“致命的罪”。如果我们不明白主在十字架上的苦难究竟是怎样的巨大牺牲,仅仅因为自己“身在教会”或“已经受洗”就轻易宣称有了救恩的确据,并且对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缺乏真诚的默想,那么我们信仰的根基终将坍塌。若我们忘却了主在客西马尼园里祷告到汗珠如血点的那份恳切,以及祂在十字架上无法言喻的肉体与灵魂的痛楚,只将一切停留在头脑知识层面上,那么就会立刻坠入“廉价的恩典”之中。而“昂贵的恩典”意味着:因着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作出大能的赎罪之举,这份来自天上的礼物改变了我们整个人生,使我们从内心深处厌恶罪恶、渴慕圣洁。
然而,实际上,对“已经得救”的信徒来说,另一个挑战随之而来,那就是“即使已经得救,但罪性仍在里面蠢动”。张大卫牧师提醒我们重温使徒保罗在《罗马书》6章23节所言:“罪的工价乃是死”,并且警示我们不要轻忽罪的势力仍在我们内部这一事实。虽因耶稣基督的救赎(称义)而在“法律地位”上被宣告无罪,但在世上生活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受到旧有的恶习与罪的习惯所左右。这些罪的痕迹或罪性不断诱惑我们犯罪,使我们偏离神,远离祂的旨意。
在得救的生命里,存在着两个“我”同时并存——“得救的我”和“浸润在旧习之中的我”。这二者彼此对立,彼此冲突。张大卫牧师将此结构描述为“我”和“不像我的我”共存的状态。在我们信仰生活中,这种冲突随时都可能出现,尤其当我们自我省察时常会思考:“为何还会冒出负面情绪?为何还不能摆脱某些罪恶习惯?”这时就像保罗在《罗马书》第7章里宣告“我真是苦啊”那样,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这一告白的真谛。保罗虽是已经得救的神的儿女,却仍要与内里残存的罪性展开争战。这种争战正是信徒在成圣过程当中不可回避的属灵搏斗。
因此,领受了“昂贵的恩典”之人,还需面对的要务就是:在“已经得救”与“尚未完全”的张力中,正确理解并迎接与罪的争战。若想避免把“昂贵的恩典”看作“廉价的恩典”,我们首先需要深思:“十字架对我意味着什么?” 其次,要觉察:“我为什么明明痛恨罪,却又好似会倾听罪的低语?”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就不再混淆“已经获得的救恩”与“尚未完全的过程”之间的区别。救恩终将走向最终完成,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抛弃罪恶并付诸行动。这时便如保罗那般,我们会在内心呼喊:“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在基督耶稣里经历胜利的确信,这两种感受会同时出现。
张大卫牧师就“昂贵的恩典”与罪之习性的争战这一主题,反复强调不要轻忽得救后继续与罪作战的重要性。若仅仅因为自己是“信徒”而麻木不仁,只用“我已得救”为借口,任由罪的影响暗中滋长,这正是把“昂贵的恩典”再度贬为廉价。另一方面,若过于放大罪的存在,以至于整天自我责备——“我就是个罪人,怎么办呢?”——这又会导致怀疑耶稣基督宝血能拯救的完备性。故此,必须避免这两种极端,时刻以严肃而真诚的心态来生活,配得上“昂贵的恩典”。
《罗马书》7章25节至8章1节之处——“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所以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被定罪了”——是每位基督徒每天都要默想的核心经文。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即使存在《罗马书》第7章里“叹息”式的痛苦,但紧接着在第8章1节保罗却用“所以”开始了“得胜的宣告”。这意味着:即便身陷与罪争战的进行时态,信徒也不可丢失救恩的确据。神的爱永远向罪人敞开,得救的信徒永远不会被彻底定罪。这一宣告,正是我们抓住“昂贵的恩典”的关键。
基于此,那些领受“昂贵的恩典”之人为何要与罪争战、为何不可懈怠,其理由十分明确。张大卫牧师借着《以弗所书》第6章中“属灵全副军装”的教导,再三嘱咐我们:要持守得救者的身份,坚决与罪对峙。或许有时我们会如该隐杀亚伯一样,被罪击倒;然而,神始终为我们预备皮子做的衣裳,也就是用基督的义来遮盖我们。每一次跌倒与复起的经历,正见证了我们如何持续握住这“昂贵的恩典”,在起伏之中继续前行。
在本节的总结里,张大卫牧师想要传达的主旨是:“十字架绝非轻如鸿毛,我们所获之救恩乃是奠基于极度的痛苦与牺牲之上的宝贵礼物。” 这样的恩典不可被轻视,也不能因过度的罪疚而失去救恩的喜乐。正因为这是“昂贵的恩典”,我们理当与罪争战,并且在争战中依靠圣灵的能力,渐渐活出与主相似的生命。这条道路不可避免地包含与罪的不断交锋,但在基督里的人却早已不被定罪,因而可以每日紧紧抓住“救恩的确据”,同时不松懈地继续那场“与罪的圣洁较量”。
2. 称义与成圣,以及“在基督耶稣里”的意义
张大卫牧师非常重视使徒保罗所阐述的称义与成圣二者之间的关系。保罗在《罗马书》第5章至第8章中展开的论述,正揭示了信徒如何在“已经”和“尚未完成”的张力中,一边牢牢抓住救恩确据,一边又与罪不断交战。所谓称义(justification),是因相信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赎,我们在神的法庭中被宣告为“无罪”。这全然出于神单方面的爱与恩典,绝无任何人的功劳或行为可插手。我们无法通过完全遵守律法来自我成就救恩,而神却藉着独生子白白赐给了我们——这正是“昂贵恩典”的核心要旨。
但进入了“被称义”的状态后,我们的实际生活与品格仍然远非完美。“成圣”(sanctification)指的便是已被称义的信徒在日常生活中逐步迈向圣洁的过程,包括脱离罪恶、效法基督所进行的实际操练与争战。张大卫牧师指出,在这个成圣过程中,我们时常会跌入两种极端:其一是沮丧——“我到底有什么变化?似乎和从前并无不同”,其二则是骄傲——“既然一切都结束了,我不用再和罪争战”。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章31节中宣告:“我天天与死搏斗”(或译“我是天天死”),同样也说明,纵使信主得救,也仍需时时警惕罪并与之抗争。然而,我们已经在耶稣基督里得到完全的救恩确据,这场争战就不至于令人绝望。表面上这似乎是双重矛盾,但实际上,称义与成圣并非矛盾的两面,而是“硬币的正反面”。得到称义的人自然而然会进入成圣的进程,这是正常的信仰“成长轨迹”;同时神也赐下圣灵内住并帮助我们走这条道路。因此,要同时抓住“救恩的确据(称义)”和“与罪的圣洁争战(成圣)”,绝非不切实际的理想,而是属灵生活的应然状态。
在这里,张大卫牧师特别强调要把《罗马书》第7章后半段与第8章开篇连贯起来看。《罗马书》7章25节写道:“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接着第8章1节便说:“所以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被定罪了。”这两处经文不可割裂开来,反而要视为同一信息的整体:“即使仍被罪的旧习所牵扯,但在基督耶稣里的人,绝对不会被定罪。” 这正是使徒保罗所传扬的福音核心。
在此,我们必须留意那句广为人知的短语——“在基督耶稣里”(In Christ Jesus)。并非仅指尊敬耶稣、效仿耶稣道德教导的层面,而是如《约翰福音》第15章中主耶稣所说的:“我是真葡萄树,你们是枝子。”这是一个奧秘的属灵联合(union)。正如枝子若离了葡萄树便无从获取生命供应,信徒若不住在基督里,就会失去属灵生命的源头。“你们要住在我里面,我也住在你们里面”这句话并非单纯的比喻,而是实实在在的信仰生命结构。如果我们不在主里面得着属天的生命供应,就极易再次沦为罪的奴仆。
张大卫牧师说,想要真正体悟这“在基督里”的奧秘,需要“爱”这条诫命的成全。正如耶稣自己所说,“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爱里,你们也要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当我们真正面对并接受“犯罪的人仍然被神到底的爱所包容”这一事实,我们便不再以律法的定罪与惩罚来衡量自己,而是直面神那不离不弃的慈爱。这样的爱就成了我们属灵的气息。当神的爱与我们的顺服相遇,保罗所指的“在基督里”就会成为我们实在的经历。
“在基督耶稣里就不被定罪”这句话,也被一些律法主义者错误解读为:“那我们岂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犯罪吗?”但保罗的原意却恰恰相反:我们原本是罪人,却蒙赦免并得到自由,怎能再回到罪的捆绑中去呢?若重回罪的奴役,那便是前文所言“把昂贵的恩典变为廉价的恩典”的大罪。因此,保罗在《罗马书》第8章所要表达的并非放纵,而是要信徒把“不被定罪”当作脱离罪的动力——既然“属灵的律”使我们脱离了“罪和死的律”(罗8:2),罪就无权再在我们身上作王。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在圣灵的带领下,“天天治死肉体的行为”,持续展开争战。
就这样,称义与成圣以及“在基督耶稣里”三者紧密相连。一个得救的信徒,身份上可以这样来形容:“我在基督耶稣里,因祂的宝血被称为义人,因此每天都要对罪死,并且活出越来越像主的样式。” 张大卫牧师在解释这一过程时,提到我们或许会在外在形式上与得救前遭遇同样的苦难或罪的诱惑,但本质已截然不同。他用“同形异质”来描述:得救前后的试炼即便形式相同,实质却发生了根本变化。若之前是因罪而受的苦,如今则成为为义受苦,与基督一同受苦,或是为了践行爱而承担痛楚。
主耶稣曾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使徒保罗也说:“我天天与死搏斗。”这是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舍己与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日复一日只有痛苦与机械式的服从,因为我们心中有“在基督里已经得了自由”这一确据。因着这个确据,信徒能在与罪争战的同时,也享有救恩的喜乐与盼望。
“所以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被定罪了”(罗8:1),这句宣告可说是对整个过程的浓缩。尽管在第7章末尾保罗发出了深切的“哀叹”,第8章开篇却高喊“所以”。这意味着,罪的实存性争战依然存在,但再也不能夺走我们的救恩。救恩全然源于神的爱;这爱藉着基督的十字架彰显无遗,并由基督的复活与圣灵的内住来加以印证。保罗最终的结论是:“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7:25)。在这样的属灵惊叹中,保罗得以自信地宣告“在基督耶稣里的人决不被定罪”,这便是罗马书8章1节“所以”的深层含义。
张大卫牧师反复强调的核心,在于:若没有称义,成圣就无从谈起;若没有成圣,称义也会失去真实的意义。因着称义,我们的罪已得赦免;因着圣灵的帮助,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与罪性争战,推进成圣。而支撑我们整个过程的“核心动力”,正是“在基督耶稣里”与祂相爱的联合。唯有与主保持亲密的属灵相交,通过神的话语聆听圣灵的声音,并在祷告中经历神的同在,我们才能真正面对罪的挑战。
《罗马书》8章3~4节指出:“律法因肉体软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为了罪,定了罪在肉体中……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这段经文具体说明了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及十字架如何完全满足了律法一切的要求。我们自己无力承担的神圣标准,基督已替我们全然成就,因着信祂,这义就归算给我们。而被算为义之后,信徒理当继续效法基督的生命方式——这就是成圣之路。
进一步,张大卫牧师也提到,信徒最终的归宿是“得荣”(glorification),即复活并与主同享荣耀的状态。然而,这并非某种从天而降的“魔法时刻”,而是在地上经历成圣争战,不断靠近最终圆满的过程。就像挪亚造方舟、经历洪水,再在新世界开始全新生活那样。对得救的人来说,称义就像“进入方舟”,而成圣则是在这段航程中不断洗去罪污、恢复我们原本照神形象所造的样式。直至最后我们进入“得荣”之境,那时回望,才更能体悟一切都因着基督的十字架所赐的“昂贵恩典”,以及我们在其中持续地与罪争战,才得以走到完成之日。
另外,“在耶稣基督里”还意味着我们并非孤立地跟随主,而是同属基督的身体——教会。当我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恩赐与职分,最后都要在这位元首基督里合而为一。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12章所做的比喻:我们有不同的功用,却同属一个身体。成圣同样如此,虽然个人层面要与罪争战,但在教会群体中,我们彼此扶持、代祷、用圣灵所赐的恩赐彼此帮助,才能让成圣更为丰盛。张大卫牧师强调:“属灵争战绝非孤立的自我奋斗,唯有在主的身体(教会)里,互相支撑、交换恩赐,一同成长,才更有力量。”
所以,第二个小主题的最终结论是:称义与成圣决不可分离,“在基督耶稣里”的真义在于——神对罪人的爱借着十字架彰显无疑,而当我们住在祂的爱里,便能得着真正的自由与能力。即使我们在内心仍带着罪的引诱和挣扎,也不能动摇我们“已经白白被称义”的救恩确信。当我们天天与罪搏斗,却绝不自我定罪;一旦落入自我否定,便是贬低了十字架成就的救赎能力,因而无法真正享受“昂贵的恩典”。
与之相对,如果以“反正已经得救了”为借口而轻忽成圣的争战,同样也是对福音本质的损害。在称义与成圣的张力之间,我们常常会陷入“懒散”或“自虐”这两种陷阱。此时,我们要紧抓“在基督耶稣里”这一真理。当我们住在主里,每日都经历祂的赦免与慈爱,学习祂的品格,就如连在葡萄树上的枝子一样,从源头不断获得生命供应,既能有力地与罪搏斗,也不会失去救恩的喜乐。
张大卫牧师呼吁信徒以平衡的眼光来对待“在基督里的自由与争战”。这也最终引向保罗在《罗马书》第8章后半部的高潮:“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罗8:35)。无论是生是死,是天使是掌权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或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在基督耶稣里的爱隔绝。这个宏伟的宣告证明:一个“在基督里”的人,无论罪、死或定罪,都无法从他身上夺走生命。
现今,我们要做的,就是珍视这因十字架牺牲而赐下的“昂贵恩典”,毫不懈怠地与罪挣战。即便我们已得救,但罪性仍会在我们里面蠢动;我们需时时提醒自己:称义的恩典不可成为掉以轻心的借口,而要在圣灵的帮助下不断脱离罪并迈向成圣。总之,可以这样概括:“昂贵的恩典驱使我们投入与罪的争战,但这场争战已内含确据与胜利。” 从起点到过程再到结局,最关键的就是“在基督耶稣里”这一根基。正如张大卫牧师反复提醒的那样,“在基督里”是我们信仰实存的支柱;当我们牢牢抓住这支柱时,即使罪的诱惑蜂拥而至,也能以“我是已得救的人”这一明确身份而勇敢面对。此时圣灵会帮助我们,教会会为我们代祷,神的话语也会为我们前路照明。如此,我们就能在成圣之路上坚持到底。某一天,当我们站在主面前得荣,那时会更加明白:这一切皆因十字架所赐的“昂贵恩典”,以及我们在基督耶稣里每日操练、治死罪的过程,才能得以走向完全。
最后,总结本文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可分为两大主轴:
- 切勿轻忽基于十字架牺牲所赐下的“昂贵恩典”。
- 在称义的恩典里,藉着圣灵的帮助,管理罪、走向成圣。
并且在这一切过程中,要常存“在基督耶稣里”的信仰意识。没有任何罪或任何属灵争战的艰难能使我们与神的爱隔绝。在“已经”和“尚未”的矛盾与摇摆中,我们仍然确信自己不被定罪;要紧握这恩典,一路跟随主到底——这正是张大卫牧师对信徒们的劝勉与期待。愿我们都能够珍视这“昂贵的恩典”,在争战中经历神的得胜,也在喜乐中奔走天路。阿们。
www.davidjang.org